2013年8月31日发表于《Lancet》的一项研究显示,高剂量双氯芬酸的血管风险与昔布类相当,但是其血管风险低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虽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会增加血管和上消化道风险,但可以预测。
背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昔布类)和传统非甾体类抗炎药(tNSAIDs)对血管和胃肠道的作用均没有被阐述详尽,尤其在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患者中。我们旨在通过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提供这类信息。
方法:我们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安慰剂相比的280项试验(124513名受试者,68342人-年)和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另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比的474项试验(229296名受试者,165456人-年)进行了荟萃分析。主要结局是主要血管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或血管性死亡);主要冠状动脉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死亡);卒中;死亡;心力衰竭;和上消化道并发症(穿孔、梗阻或出血)。
结果:昔布类(比率[RR] 1.37,95%CI 1.14~1.66;P=0.0009)或双氯芬酸(1.41,1.12~1.78;p=0.0036)的主要血管事件大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要是由于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增加(昔布类 1.76,1.31-2.37;P=0.0001;双氯芬酸 1.70,1.19~2.41;P=0.0032)。布洛芬亦能显著增加主要冠状动脉事件(2.22,1.10~4.48;P=0.0253),但不会增加主要血管事件(1.44,0.89~2.33)。同安慰剂相比,在分配至昔布类或双氯芬酸1年的患者中,3名以上发生主要血管事件,其中1名为致命性。萘普生未显著增加严重血管事件(0.93,0.69~1.27)。昔布类(1.58,99%CI 1.00~2.49;P=0.0103)和双氯芬酸(1.65,0.95~2.85,P=0.0187)可显著增加血管性死亡,布洛芬致上述效应不显著(1.90,0.56~6.41;P=0.17),但萘普生则无此效应(1.08,0.48~2.47,P=0.80)。主要血管事件的比例效应独立于包括血管风险在内的基线特征。所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均使心衰风险增加大约一倍。所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均使上消化道并发症增多(昔布类 1.81,1.17~2.81,P=0.0070;双氯芬酸 1.89,1.16~3.09,P=0.0106、布洛芬 3.97,2.22~7.10,P<0.0001;萘普生 4.22,2.71~6.56,P<0.0001)。
阐释:高剂量双氯芬酸的血管风险与昔布类相当。然而高剂量萘普生的血管风险则低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尽管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增加血管和消化道风险,但这些风险的大小可预测,从而可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
(选题审校: 董淑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