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在线发表在《J Infect Di》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肺结核患者中,较低的药物AUC可以预测临床不良结局。
背景:基于结核病的中空纤维系统模型,我们假设微生物学治疗失败和获得性耐药主要由药代动力学变化导致的低药物浓度引起。
方法:临床和药代动力学数据从南非西开普省的142名肺结核患者中收集而来,并计算出每位患者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房室药代动力学参数。然后,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分类和回归树分析被用来鉴别及对较差的长期预后临床预测因素进行分级,如微生物学治疗失败或死亡或复发。
结果:患者间药物浓度和药代动力学之间具有广泛的差异性。35名(25%)患者出现较差的长期临床结局。通过对重要性进行分级,较差的长期预后的前三个预测因素为吡嗪酰胺24小时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363mg.h/l,利福平AUC</=13mg.h/l及异烟肼AUC</=52mg.h/l。较差的预后在32/78名患者中出现,其中至少一种药物的AUC低于以上的阈值,而不在以上阈值内的患者则出现预后较差人数较少3/64(比值比=14.14;95%可信区间,4.08~49.08)。较低的利福平和异烟肼峰浓度和AUC值都在所有病例获得性耐药发生之前出现。
结论:肺结核患者中,较低的药物AUC是临床结局的预测因素。
(选题审校:栾嵘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肺结核治疗疗程长、依从性差,结核菌耐药情况也越来越严重,采用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方法来指导个体化给药,达到药物有效的峰浓度和AUC值,能够使患者获得较好结局的同时减少耐药的发生,或许可以成为临床增加结核治愈的一种有效措施。)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