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药效学比较
2015-01-20
660

2015年1月。发表于《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篇文章通过开发开发一种模型,比较了利奈唑胺(LZ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尿肠球菌的药效学。结果显示,LZ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比对尿肠球菌更有效(1.8倍高)。

对于评估抗生素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忽略了大多数抗生素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杀菌率。此外,时间杀菌曲线能够提供杀菌率的细节,但是其解释更复杂并且很难标准化。本研究的目的为开发一种分析方法,能够通过体外时间杀菌曲线试验简单比较利奈唑胺(LZ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尿肠球菌的药效学,并通过数学建模对其进行描述。应用0.5~32.0μg/mL LZD超过 24小时的体外感染模型在静态调查LZD对两种菌的作用。通过经确证的HPLC方法对LZD浓度定量。解释时间依赖效应的改良反曲最大效应(Emax)药代学/药效学(PK/PD)模型在“R”中被开发出来。作为一个连续,我们应用并衍生了生长控制正常的药效测定、相对细菌减少(RBR)。在同等效力下(EC50,3.02μg/mL vs 1.80μg/mL),LZ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比对尿肠球菌更有效(1.8倍高)。主要在暴露6小时内观察到最大效应的时间延迟。模型评估证实了其准确性、稳定性和预测性表现。总之,目前的PK/PD分析方法提供了抗菌药物效果的定量检测方法(EC50,Emax),这种方法容易理解为点估计,但是应该考虑到,其比MIC的方法在实践和浓度依赖效应上具有更多的信息。目前模型的应用更有前景,因为它是在免费软件“R”中开发的更灵活和更强大的工具。

(选题审校:周俊文 编辑:吴刚)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