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因血液暴露于非生理的界面,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经受机械挤压,凝血因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引起术后患者引流量过多和输血量增大。2016年1月,发表在《Crit Care》的一项研究显示,与FFP治疗相比,使用PCC与术后失血和RBC输注需求降低具有相关性。但是,处方PCC可能与较高的术后AKI之间存在相关性。
背景:需要外科再探查和成分输血的心脏手术后出血可能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尽管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效果很好,但关于用于体外循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非常有限。
方法:研究人员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3454名连贯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性研究,旨在研究PPC替代新鲜冰冻血浆(FFP)作为一线凝血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2012年1月起,PPC成为心脏术后出血干预的单一一线治疗药物。
结果:在进行1对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后,共纳入225对进行PCC(平均剂量1500IU)和FFP(平均剂量2U)治疗的患者。使用PCC与24小时内术后失血显著减少具有相关性(836±1226 vs 935±583 ml,p<0.0001)。倾向性评分校正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PCC与红细胞(RBC)输注需求风险显著降低(比值比[OR]0.50;95% 置信区间[CI]0.31~0.80)、红细胞单位数量降低(β未标化系数−1.42,95% CI −2.06~−0.77)和需要输注2个单位以上RBC风险降低(OR 0.53,95% CI 0.38~0.73)具有相关性。患者进行PCC治疗术后急性肾损伤(AKI)(OR 1.44,95% CI 1.02~2.05)和肾移植(OR 3.35,95%CI 1.13~9.90)风险增加。
结论:心脏手术后,与FFP治疗相比,使用PCC与术后失血和RBC输注需求降低具有相关性。但是,处方PCC可能与较高的术后AKI之间存在相关性。
(选题审校:顾歆纯 编辑:朱婧)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