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ICU患者,早期和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于降低感染相关死亡率至关重要。对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可确保个体化最佳给药。但遗憾的是,最常用的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却被排除在TDM之外。
2020年12月,发表在《J Antimicrob Chemother》的一项研究,再次强调了ICU患者早期测定β-内酰胺浓度的重要性,并证实了fT>MIC与临床治愈、细菌根除和产生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
抗菌药物TDM减少耐药改善结局 常用的β-内酰胺却未开展
不断出现的抗菌药物耐药,是困扰全球卫生保健系统的系统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确定,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和治疗方案不适当是造成耐药增加的主要因素。多药耐药(MDR)、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碳青霉烯类不敏感生物体流行增加,因此亟需新型抗菌药物的出现和对现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治疗药物监测(TDM)作为针对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的一种举措,可以改善临床预后,确保细菌微生物得到根除并最小化细菌耐药可能性。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临床医生能够确定是否达到了治疗目标,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TDM已经成为临床实践的一部分。但是,最常被处方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极少进行TDM。
β-内酰胺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 / PD)特征表明,临床疗效与fT>MIC(游离药物组织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的时间)有关。尽管体外和体内已经很好验证了这种相关性的存在,但缺乏临床研究。
由于重症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较大,尤其需要个性化治疗。因ICU患者肾脏清除率升高,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会被快速消除,从而导致药物浓度显著下降。正因如此,给重症患者使用标准剂量β-内酰胺不足以维持暴露在MIC之上。
回顾性研究:ICU患者尽早对β-内酰胺TDM 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发表在《J Antimicrob Chemother》的该项研究,评估了ICU患者β-内酰胺早期达到100%fT>MIC是否与积极结局相关。
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6年~2018年入住佛罗里达州大学附属轩德教学医院(UF Health Shands Hospital)的ICU患者。纳入了接受β-内酰胺治疗并测定药物浓度的成年患者。
收集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β-内酰胺药物方案和浓度、感染源、培养和药敏性、死亡率、住院时间、30天耐药性以及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结局。进行了多元回归和事件发生时间(TTE)分析。
共纳入206例患者。71%的患者临床治愈,58%的患者细菌根除,8%的患者对β-内酰胺产生了新的耐药。住院死亡率和30天死亡率分别为17%和14%。
fT>MIC和fT>4×MIC与临床治愈(P = 0.0303)、细菌根除(P = 0.0476)和抑制耐药性(P = 0.0043)相关。延迟测量β-内酰胺浓度与临床失败(P = 0.0072)、ICU住院日延长(P<0.0001)和死亡率较高(P = 0.0387)有关。
在TTE分析中,100%fT>MIC患者的ICU住院日显著缩短(P = 0.0297)。临床治愈和细菌根除的患者均较早测量了药物浓度(分别为P = 0.0025和0.0254)。
总之,这项研究强调了早期测定β-内酰胺浓度的重要性,并证实了fT>MIC与临床治愈、细菌根除和产生耐药之间的相关性。
对β-内酰胺类药物TDM 很有必要!
研究者表示,分析结果稳健,并且控制了可能影响治疗结局的不同协变量。此外,本研究还有一个优势是在常规临床实践中进行,采用了标准β-内酰胺TDM。研究者还表示,他们所在医院已经将β-内酰胺TDM纳入电子病历系统。
该研究结果还表明,即使在使用更高药物剂量和延长给药时间的医疗机构内,TDM仍能使β-内酰胺类药物浓度更好达标,并改善结局。
除了达到100%fT>MIC和fT>4×MIC之外,上述研究也强调了对ICU患者早期测量β-内酰胺血药浓度的重要性。这两个变量均与该人群的临床预后改善相关。
因此,对于ICU患者开展β-内酰胺类药物TDM监测,或该早一点实行起来。
(选题审校:应颖秋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20 Dec 1;75(12):3644-3651.
Early therapeutic monitoring of β-lactams and associated therapy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