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PCI患者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出血以及死亡风险较高?
2015-08-17
442

2015年7月,发表于《Eur Heart J》的一篇文章考察了P2Y12抑制剂期间血小板反应性在鉴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支架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中的作用。

目的:虽然P2Y12抑制剂期间血小板反应性与支架血栓形成和出血相关,但是仍然缺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标准和临床验证的精确风险分层的阈值。我们旨在通过使用标准化设备的统一临界值,确定低血小板反应性(LPR)、最佳血小板反应性(OPR)、高血小板反应性(HPR)的预后价值。

方法和结果:为了协作分析,我们使用定义了共识的标准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统一临界值,与2015年1月前发表的报道血小板反应性、支架血栓形成和大出血之间关系的研究的作者沟通。基于每种设备的最佳有效证据(探索性研究),LPR-OPR-HPR分类的定义为:VerifyNow:<95、95~208和>208 PRU;多层分析仪:<19、19~46和>46 U;VASP检测:<16、16~50和>50%。包含20839名患者的17项研究用于本分析;其中的97%使用氯吡格雷治疗,3%使用普拉格雷治疗。与OPR患者相比,HPR患者具有显著性高的支架血栓形成风险(风险比RR和95% CI:2.73(2.03~3.69),P<0.00001),出血风险略有降低(RR:0.84(0.71~0.99),P=0.04)。相反的,与OPR相比,LPR患者出血风险较高(RR:1.74(1.47~2.06),P<0.00001),而支架血栓形成无任何进一步的获益(RR:1.06(0.68~1.65),P=0.78)。与其他类别的患者相比,HPR患者的死亡率风险显著性高(P<0.05)。验证队列(14个)证实了探索性研究(3个)的所有结果。

结论:噻吩并吡啶类P2Y12抑制剂治疗期间的血小板反应性评估可以用于鉴别具有较高死亡率和支架血栓形成(HPR)风险或出血风险增加(LPR)的PCI治疗的患者。

(选题审校:董淑杰 编辑:吴刚)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